浅谈“文化养老”

发布人:蓝智慧 发布日期:2021-06-03 人气:0

文化养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基础上提供的一种精神慰藉,以使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心更加健康,“文化养老”是相对于“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而言的,它是养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具有高境界、高品位的养老方式。

一、概述

我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6%;65岁以上老龄人亦占全国总人口的8.1%。早在1993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达到70.7万人,占总人口的10.23%,从那时起,我市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我们发现,他们在退休转型之后,逐渐陷入一种“贫困化”状态。这种贫困不完全指经济上的贫困,主要涉及精神、文化等方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他们晚年生活充实,精神愉悦,需要一种文化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所谓“养老”,就是一种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生命需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它必须具备养老资源和养老方式两方面内容。养老资源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物质、服务和精神资源,而养老方式就是对养老资源提供办法和供养模式。

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老年人们经过了求学奋斗的青春年华,度过了为事业打拼的中年阶段,如今到了晚年,他们退出了主流社会之后,温饱已经不是问题,大多过着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但面临生活半径越来越小,社交圈子越来越窄,活动距离越来越短,逐渐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状态等方面的问题。他们除了日常起居外,当求养生之乐。有人奉行玩牌养老,与牌友日夜鏖战“四方城”;有人在宅边阳台摆弄花鸟鱼虫,以栽种奇花异草养活小鸟游鱼为足;有人将琴棋书画、摄影集邮、歌咏舞蹈伴随自己:还有些老同志却专于家务,以及对儿女的无尽牵挂,对“隔代爱”的期盼渴求,虽忙得团团转也乐此不疲。他们虽在享受所选择的养老方式中各得其所,却往往产生许多心理或情感上的问题,甚至出现郁闷孤独和精神空虚落寞的痛苦,特别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和关爱。

在现代文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一边是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一边是精神生活的日渐匮乏的现实,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过去的那种单纯做家务、下棋、玩牌,过着“随欲而安、自娱自乐”的日子,他们要求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需要有更加丰富和充实的晚年生活,追求情趣更高雅,融娱乐性、知识性与自身美化为一体的文化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从原来“物质养老”“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一陕乐养老”的观念转变,过着更加休闲惬意、颐养天年的生活。

浅谈“文化养老”

那么如何将“文化养老”贯彻到实处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将“文化养老”寓于进一步落实“两项待遇”之中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言简意赅的说明了“文化养老“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文化养老”的前提是在做好“物质养老”、“待遇养老”,要用足用好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从生活上关心、照顾好老同志。在确保老干部生活待遇前提下,不断“锦上添花”。对确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照“特事特办”、“比照地办”、“创造条件办”的工作理念,做到“宜宽则宽、宜优则优”,让老干部保持精神愉悦的常态。积极探索孤寡、“空巢”老人的应急保障机制,组建“关爱小分队”,实施“看望陪聊,和“生日祝福”制度,解除孤寡、“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在做好“待遇养老”、基本满足老同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养老的层次和水平,努力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晚年生活更幸福。

三、将“文化养老”渗透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之中

结合老同志养老特点,在物质性需求满足的基础上,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将老同志的文化养老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取悦自我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创造价值的需求。取悦自我的需求是指老同志在退休之后,由于閑暇和金钱上的剩余,有机会从事年轻时无法满足的事情,这包括兴趣爱好类,琴棋书画、摄影录像、唱歌跳舞、吹拉弹唱、读书写作等;康体休闲类,拳剑球牌、旅游观光等;教育学习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社会交往的需求指所有老同志情感上的需求,需要家人、社会的关注,融入社会群体集体从事的活动,包括参加兴趣小组,艺术社团、书画诗词小组等;参加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开展各种纪念性活动或趣味性运动;建立报刊阅览室、聊天室等。创造价值的需求指老同志希望得到社会尊重,获得成就感,产生社会影响的心理,包括政治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文学类,出版诗词刊物;服务类,为社区调解矛盾纠纷;奉献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

老同志这三个层次的需求按个人发展、融入社会、产生影响逐级上升,对老同志自身和外部环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取悦自我的需求决定于自我意愿,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而社会交往的需求则需要群体的参与及场所设施的提供,创造价值的需求对老同志思想境界、文化素质、实践能力有了更高要求,社会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使其满足,创造价值需求的满足也是发挥老同志余热的过程。

根据这三个层次,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1.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为“文化养老”搭建好平台

按照“保证经费、保证质量、保证效果”的原则,大力加强老年大学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老同志能进学堂,能去活动中心娱乐和健身。市、区和老同志比较集中的单位都应有活动中心,各老干部党支部有活动室,室内有电视、空调和其它学习设施,保障老同志的正常活动需要,满足他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2.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推动老年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以老年大学和社区活动中心为依托,组织老年人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有利于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活动,鼓励他们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开设书法绘画、摄影电脑、声乐舞蹈、太极拳、营养学和健康知识等讲座。社区街道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真正使每一位老同志都能逐渐地“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要使老同志的活动场所化、服务亲情化,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活动和休养,让他们不仅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有趣味多多的精神生活。

3.以老助老,帮助老年人在晚年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我们周围经常存在一群这样的老同志,退休后着眼“文化养老”,以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把工作经验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积极为社会“拾遗补缺”,把贡献余热与修养身心有机的结合起来,投身于公益,身体力行的帮助和感染其他老年人,不仅在生活上帮助了别人,更在精神上感染了其他人,尤其是让那些空巢老人在精神上得到了充实,树立了信心。这样的老同志们,无疑在晚年塑造了更高的自我形象,更将“文化养老”的精髓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