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护理型养老机构运营困境及解决途径

发布人:蓝智慧 发布日期:2023-09-25 人气:0

护理型养老机构现状分析

目前,能够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提供照顾的包括政府福利性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护理型机构养老(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中,低端收入群体养老由政府托底,高端收入群体养老可以由消费者自行购买养老服务,关键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养老选择,因此以下分析主要是针对中等收入养老群体)。

政府福利性养老

政府福利性养老主要是通过开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承担政府托底任务。受财力和专业技能限制,政府只能向被照顾者提供基本养老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公办福利养老院的床位和服务质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被照顾者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居家、社区养老

居家、社区养老是政府大力提倡的养老模式,政策希望居家、社区养老能够很快取代政府部分养老职能,政策只保留养老的托底职能。但目前看,由于居家、社区养老的经济成本快速上升,同时社区居家养老的专业性明显不足,虽然相关工作推进速度很快,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目前社会转型带来的工作竞争、生活方式、社会理念等的改变,使家庭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照顾、社区照顾(仅仅是承担部分照顾责任)的经济成本(包括养老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快速增加。

养老的现实成本

养老的现实成本主要是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成本,这部分成本随着社会劳动力成本(保姆等费用)的增加,呈现快速升高趋势;同时还需要为照顾老人留出足够的居住空间,住房(无论是以旧换新的改善还是另外购置)也会成为一般家庭的一项重要负担。

养老的机会成本

(1)工作就业竞争性加剧,照顾老人使子女减少工作时间甚至失去工作的机会成本增加;既有研究证实了目前我国老年照料对于成年子女的就业概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对子女的工作时间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

(2)照顾老人减少了对第三代的教育,第三代不能健康成长的机会成本增加。

(3)当代老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命越来越珍惜,缺乏专业性护理导致老人耽误治疗的机会成本增加(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医疗很重要,但后期的护理更为关键)。

(4)培养正确养老观念的机会成本在增加。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使人们形成了刻板印象,觉得把父母(即使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对机构养老的刻板认知给子女及老年人都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目前看,认为入住养老机构是不孝行为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老观念,另一个是现有的对入住机构老人的宣传尤其是子女不孝方面的宣传很容易引发社会的同情,导致传播范围较大,降低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增大了培养正确养老观念的机会成本。

已有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空巢”老人现象和现有的二胎政策的推行将加重以上成本;由于寿命延长而导致的失能期的延长,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独居比例的上升,女性就业率的上升,较高的离婚率以及医院急症治疗期的缩短等也会对居家社区养老造成不利影响 ,进而加重以上成本。成本的加大和专业性的不足,使居家和社区养老困难重重。

护理型机构养老

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型养老机构能提供专业化和高质量的服务。

从硬件方面看,按照现行的规范要求,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的护理型的老年机构,会实现以下功能:

第一、生活照料。设施应符合无障碍建设要求,配置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如厕、洗澡、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

第二、康复护理。具备开展康复、护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设施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康复器材,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

第三、医院紧急救援。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救援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从软件方面看,机构养老带来的心理成本在逐渐下降,调研发现目前入住和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比较能够接受“失能半失能”后到机构养老的做法。

第一是养老机构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配套,相关人员水平和设施的完备程度提高较快;

第二是政府、媒体在宣传报道中进行了适当的价值引导,强调根据老人及家庭的需要,选择适合老年人的最好的养老方式,逐渐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推动社会养老发展;

第三,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对入住机构养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第四,老人对机构养老提供的专业性服务有一定的依赖性(目前看来,社区养老机构空壳化现象严重,服务专业性低),部分冲销了对于机构养老的片面认识;

第五,政府在逐步完善养老的相关规定,譬如部分省市硬性规定年轻人看望老年人的频率和次数,也会减轻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偏见 。

现实中通过调研发现,照料者、被照料者(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老人)、养老机构、社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相机抉择机制,四方一直处于短暂的平衡(居家、社区养老)、失衡(进入养老机构或社会福利院)、再平衡(回到家、社区)、再失衡(再次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的循环之中,直到老人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时(失能和半失能状态),养老的经济成本(养老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会迅速增加,当这一成本和入住养老机构的成本(现实成本和入住老人的心理成本)持平时,机构养老就会成为老人及其家属的重要选项。如果持平后,入住养老机构的成本每年提高的幅度低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成本每年的提高幅度,入住养老机构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因此,针对中等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目标客户群体来讲,在以上三种存在竞争和替代关系的模式中,目前看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推动社会资本发展护理型机构养老模式。

护理型养老机构运营困境分析

从经济角度看,吸引老人选择机构养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居家、社区养老每年的经济成本及其年提高幅度,老人每年养老金(个人收入及家庭资助)及其年提高幅度>护理型养老机构每年收费及其年提高幅度。按照目前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的现实情况,实现上述逻辑面临较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