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到底哪一块才是真正的蓝海?

发布人:蓝智慧 发布日期:2021-11-15 人气:0

大家都习惯将2013年当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国家真正的把养老事业当做了一个产业进行规范和引导,我们也看到了2013年以来,养老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大幅度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稳步推进,养老服务用品市场得到快速丰富,更有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新模式、新思维的出现和发展,可谓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但是现实中,我们也看到,养老机构的床位入住率并不理想,社区居家养老困难重重,想要在养老服务产业中抓住蓝海发展机遇,我们还需静下心来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养老产业到底哪一块才是真正的蓝海?

从我国国情来分析

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我们看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变迁,以及家庭空巢化问题的凸显,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重挑战,如何养老、怎样养老已成为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事情,养老问题已经由家庭问题演变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但是,从相关调查数据得出,社区居家养老仍然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养老方式,90%以上的老年人目前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居家养老,70%的非老年人(60岁以下)打算将来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是居家养老。

非居家养老方式存在着种种问题,尽管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都提供了相对较完善的服务,但其还是忽略了老年人内心真正的需求,以家庭为核心的居家养老方式仍然是主流,老人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

从国家政策来分析

从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和引导方向来看,更多资源是在往社区居家方面倾斜的。今年8月底,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确定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对第四批改革试点地区的名单进行了公布。

从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至今已经进行了四批次,从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今年2月,国家又实施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旨在进一步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日间照料中心,增加家庭服务功能模块,强化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服务能力,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增强养老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9月又对该政策进行了修订,其中再次明确强调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建设。

从养老机构来分析

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也存在很多严重不足之处。广告中,宣传中看到的那些窗明几净,服务优良,态度亲和,设施完善的养老院,都不是给普通收入阶层的老人准备的,对于普通工薪退休老人,他们有能力居住的养老院,远比自家条件要差,而且不自由。 

首先入住费用较高,我国老龄化伴随的是未富先老,大多数工薪阶层老人的退休收入就是2000-5000元这个水平,教师、公务员、高职称退休人员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工人退休,而入住养老院三笔费用:住宿费、餐费、护理费,对于一个健康老人也要最低3000元起,半失能、失能老人5000元往上,已经严重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

其次居住环境不理想,老人在家养老,是熟悉的家,熟悉的社区,熟悉的老邻居,但养老院就不同了,再高级的养老院,你也只有不到20平米的私人空间,还包括卫生间在内,一个衣柜,一把椅子,一张床,一台电视,就是生活的全部;想出门?别想了,要子女签字同意才行,跟小学生请假一样没有自由;

面向普通工薪阶层老人的养老院,最大的优势是可以24小时有人照护,对于失能失智老人这点很重要,失能失智老人住在养老院相比于独自在家聘请专职保姆,显然更节省劳动力资源,介护费用更低,也更安全和专业。但对于半失能老人、健康老人,24小时照护就不是那么必要了。他们还有一定的行动能力,对生活品质还有一定的要求,住在养老院会是一种束缚。所以,对于半失能、健康老人,最好的养老方式,还是居家养老,一方面节省费用支出,另一方面保留了个人自由及熟悉的家庭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来分析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未富先老是典型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直接体现就是老人及其家庭的支付能力。

另外,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特别我国传统观念中“孝道”是区分一个人好坏的基本标准之一,将老人送入养老机构,子女在家享福,显然有违孝道传统,因此人们对入住养老机构还存在相当大的偏见,老人住养老机构就是子女不孝,老人自身没面子,这也让很多想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望而却步,从而被动的让他们选择了在社区或者居家养老。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来看,相信大家也都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有国家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扶持,同时又是老人们需要和乐意接受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然是养老服务产业中的一片蓝海市场,可是现实中我们却看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相对缓慢,而且困难重重,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首先,老年人毕竟健康状况不佳,突发疾病会很危险;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不少家务事力不从心;独居空巢半失能老人更是缺乏对生活统筹安排的,这些都是居家老人们比较担心的问题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其次,现在倡导的居家上门服务和社区服务,能够解决一部分居家老人的需求,但总体来看,其没有根据老人的不同特点去认真分析市场而推出真正的老人们必须的服务因此也就没有得到老人的认可,更没有成为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绝大部分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还是靠政府补贴生存,自身造血机制难以形成。

如何扭转当前的这种不利局面呢?

要把居家养老做好,推出老人们乐于接受的服务,首先应该明确以下两点:其一,随着家庭观念、生活习惯的变化,独居老人越来越多,相比于和子女同住的老人,独居老人更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其二,老年人从退休到去世,这是一个漫长的周期,虽然老人在这个周期中状况千差万别,但总体归纳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健康阶段,半失能阶段,失能失智阶段。其中,健康阶段的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是最低的,失能失智阶段的老人需要强度非常大的综合服务,更多的需要养老机构解决,而半失能的老人才是真正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独居的半失能老人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符合这样特征的老人,他们需要怎样的居家养老服务。

首先,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正在下降,很多事情不能亲力亲为了。其次,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没有人能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进行统筹安排。所以,对于独居的半失能老人,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是代子女服务,也就是将他们的生活交给养老服务企业全权打理的服务,老人要买生活用品,要理发,要洗衣,要看病,要出门晒太阳等等,这些生活、健康上的需求,都需要由养老服务提供商打包提供给老人,而不是像现有的居家上门服务那样,等着老人打电话要服务,按单付费。

代子女服务也是一种上门服务,它相比于目前的居家上门服务形式,最大的变化就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虽然代子女服务和传统居家上门服务相比,仅仅是“主动”与“被动”这么一个简单的转化,但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它更能契合独居半失能老人的真实生存状况,也更能体现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与不可或缺性。